七月十七日晚,北京工体。
亚洲杯揭幕战,a组首轮小组赛,东道主中国迎战巴林。
当比赛进行到第四十分钟时,中国队大举压上进攻,后防空虚,被对方打出了一次长传反击,由巴林队二十九号前锋直接面对门将,挑射破门得分。
这一粒进球来得非常突然,整座工体的所有球迷都震惊了。
就连身处场内的教练们和替补们也都同样十分吃惊。
谁都没有想到,刚才还攻到对方门前,制造大量威胁的中国队,竟然会突然被一个反击给攻破了球门,让客场作战的巴林队取得了领先优势。
全场响起了一阵阵的嘘声,现场的中国球迷显然对这样的结果相当不满。
场上的国家队球员也都大受打击。
…………
…………
杨阳坐在替补席上,一直都在默默地观看着比赛,看到对方前锋进球后,他只能失望地摇了摇头,这是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的一次失球。
阿里汉这一场比赛再度排出了四四二阵型,包括杨阳、孙济海和邵嘉一在内的三名留洋国脚都被放在了替补席上,一直到第三十二分钟时,邵嘉一才上场换下了受伤的李晓鹏。
虽然是四四二,可实际上阿里汉的排兵布阵还是挺讲究的。
左路的阎松是球队进攻的主要突破口,李金宇和郝冬都被要求扩大活动范围,而右路则是采用了原本应该踢中场中路的赵俊哲,李晓鹏和小将周海斌占据中路。
这种用人看似很奇怪,可如果仔细琢磨,一点都不意外。
阿里汉对中前场的要求很简单,跟阿贾克斯是一模一样,那就是逼抢压迫,一旦丢球,就地发动反抢,就算不能把球抢下来,也一定要延缓对方的进攻。
用赵俊哲打右路,明显就是要用他去压制对方的左路,充分发挥出他比李晓鹏更充沛的体能,但他看起来并没有领略主教练的意图,更多往中路靠,把右路让出来。
刚才那个失球就是来自巴林左路后场的长传。
魏辛勤勤勉勉,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但也没有失误,可他的特点并不擅长前插进攻。
中前场的逼抢压迫不积极,直接导致了中场失衡,周海斌原本应该是要扮演类似于ac米兰皮尔洛的角色,充分发挥出他的分球和组织能力,但现在却不得不投入更多的精力去防守,偏偏防守还不是他的强项。
从整个上半场来看,阿里汉的用人是可以理解的,但肯定是失败的,因为球员根本没办法领略他的意图,就好像之前郑志没办法明白什么是出球中卫一样。
高位逼抢压迫和中后场传控出球,这在阿贾克斯,在荷兰和欧洲足坛,一点都不新奇,但对于中国足球来说,这种东西太超前了,球员很难去理解。
就好比杨阳,之前就花了大把时间,才让室友郑志初步了解出球中卫的职责。
这一次先打了土伦杯,又参加了国家队集训,杨阳发现,如果单纯从个人技术能力上看,中国球员并不会太差,之所以给人的感觉这么糟糕,主要差在心理素质和战术素养方面。
战术素养这一块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起来的,而是要通过长时间积累,通过青训和联赛,国家队并非是培养球员的地方,尤其是现在国际足联改革赛程后,基本上都是招来就打,打了就散的机制,对球员的战术素养的要求就更高了。
而心理素质层面,在对阵巴林的上半场就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不管是阿里汉,还是巴林主帅,赛前都强调东道主的主场作战是把双刃剑,可能带来助力,但过大的压力也可能压垮球员,而上半场毫无疑问就反应出来了。
球员们在场上踢得过于拘谨,怕犯错,放不开,再加上无法贯彻主教练的战术意图,导致球队踢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