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3 一日游(1 / 6)

8月31日,酷暑已经接近尾声。

李峥的系统化基础航天学习,也终于称得上略懂了。

格拉德威尔曾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

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李峥很惭愧。

这21天来。

他也仅仅投入了2000个小时。

不过才走出了冲向超凡1/5的路程。

幸运的是,因为在准备物化两竞期间,他对这两个学科的学习深度已经达到了研究生水准,因此在材料科学,热物理、动力学等方面,学习起来如老妖出山般势如破竹,不必费太多力气便可基本掌握。

至于机械工程,则是一块硬骨头,他为此投入了超过1200个小时,才勉强接近研究生水平。

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愈发深刻地体会到了“生有涯而知无涯”的浩瀚,以及……

根本想像不到的快乐。

可惜的是,由于身份所限,在诸如“航空宇航科学技术”、“飞行器及武器设计”、“兵器科学技术”等方面,他是根本找不到学习资料的。

所以,即便他死肝儿了近一个月,也只敢自诩略懂。

这就导致,他在前往南郊的地铁上,出奇地忐忑。

不妙,大大的不妙。

完全没有那种面对竞赛时胸有成竹的感觉。

想想也对,学科竞赛考察对象都是高中生,大家通常的准备时间是两年,在准备竞赛之余,还要投入相当的时间去学习其它科目,所以考核强度是有限的。

而航天一院招聘级别的考察,其对象是正牌名校的硕博。

自己这么傻肝儿半个多月,怕是很难摸到那么高的门槛啊……

更让他心里没底的是,他找不到这种考察的标准。

无论是笔试试卷还是面试题目,他所能接触到的都寥寥无几。

而且即便能接触到,也没人能告诉他标准答案,没人能进行指导,也没人告诉他多少分才算达标。

他当然可以抱妈妈大腿,找这个领域的大佬帮忙。

但那样,似乎有违公平,不仅是进一院实习的公平,还有违与静国竞争的公平。

最终,李峥也只有硬着头皮学,摸着石头过河了。

……

上午8点50,李峥顺着地图指引,提前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

中华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又称中华航天一院。

从视觉感受上来看,这里倒更像是军管区域。

方正的大门通体由石材砌成,八根笔直的石柱撑起了“中华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十一个大字,更前面是中华航天的御用标志,预示着一飞冲天的蓝色上箭头。

门前,兵哥哥一丝不苟,站得笔直。

里面啥样,李峥自然是不知道的。

但他知道,像这样的研究院,全国大大小小分布着十来个,同步推进着各型号的运载火箭、卫星、导弹武器、空间技术等等方面的研究与制造。

想着这些,李峥下意识搓起手来。

好想都学一遍啊。

没办法,就算是互联网时代,这些知识的壁垒也是真真正正的,需要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才能掌握。

5分钟后,林逾静打着伞到了,身上穿的还是那身淡蓝色的裙子,好像没看到李峥一样,直挺挺朝接待室走去。

“大晴天打什么伞啊。”李峥追过去捏了把蓝雨伞,“好不容易有机会,晒晒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