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江,市府大院门外。
于丹平和刘俊把材料又看了一遍,收了起来。
两人昨天就来到绿江,到市府联系之后,今天要见市长。
昨天下午,还特意到复印社打印了材料。
“老刘,没有什么遗漏的地方吧?”
“暂时没有,该有的材料都有。进去还是不进去?这是最后的决定。”
“你说呢?”
刘俊略微沉思一会儿。
“进去,就意味着跟县里翻脸。不对,也不能说跟县里翻脸,是跟那彩霞翻脸。不过,事儿闹大了,丛县长那里,也不会高兴。总之得罪人是一定的。”
“不进去,就是得罪了李虎城和丹宁。得罪了他们还不要紧,主要是得罪了关山的干部群众。”
“咱俩今后在关山说话,就没人当回事儿,别的乡镇也瞧不起咱们。”
“更加严重的是,特产城倒了,服装厂不在关山办,今后就没人再敢到关山投资办企业,关山再想起来就难上加难。”
“你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帮你弄材料,跟你一块儿来,什么意思你还不明白么?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你不进去,我自己进去找市长。”
“总之就是这么个形势。我五十来岁了,也不打算往上升。你还年轻,今后的路还长着呢,自己选择吧。”
“嘿嘿,老刘,你也不用激我。既然来了,我就没想当逃兵。大不了将来辞职不干,跟李虎城混去。”
“就凭我是丹宁的哥哥,凭我的本事,李虎城还不得给我个高管干干,给我配一台奔驰?我还抖起来了呢。走。”
两人整理一下衣服,向市府大院走去。
古城县跟草河县交界处,河口甸子。
一辆面包车在路边转弯,驶入河口甸子停下。
车身上有几个大字:安东电视台。
前面的风挡玻璃上,有一张贴纸,上写“新闻采访”四个字。
几个人从车上下来,一个是刘宁,拿着话筒的是朱记者,另一个人扛着摄像机。
还有一个人拿着录音机,是《安东日报》的记者。
“这块地叫做河口甸子,就是爱国华商何青林无奈之下,跟村里租下来,准备办服装厂的。”
“何先生离家几十年,如今刚回到家乡,找到亲人,就想投资一千万办服装厂,为家乡做贡献,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
“关山乡和关山村也极力欢迎,免费提供土地办厂。可是纺织厂和某些干部就是不同意,非要何先生跟纺织厂合资。”
“纺织厂的人提出了非常荒谬的条件,一开口就要四台奔驰轿车,供他们享受……。”
刘宁口才好,自己又亲身经历了这些事情,就侃侃而谈。
报社和电视台的记者,都是他从省城找来的。为了办成此事,他可是费了不少口舌。
这边有了动静,附近的老百姓就聚集过来。
朱记者见到一个四十来岁妇女,就过去采访。
“请问你是什么古城人还是草河人?”
“我古城的,就在那边住,边上那三间房子就是我家。”
“你对这个服装厂办在这里怎么看?”
“哼,我怎么看?傻呗。”
“谁傻?”
“古城傻呗,这么大个厂子,一千来人,得有多少人在这里上班挣钱,能给古城交多少税啊。古城就不要,生生把人家给逼走,这不是傻,又是什么?”
“古城人脑袋都叫驴踢了,我一个家庭妇女都能想明白的道理,他们怎么就弄不明白呢?”
“喂,乔淑芬,你这么说就不对啦,办在草河就不好啦?全国一盘棋,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