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生于温暖山坡土层较深处或河堤土坡上土栖白蚁遗弃的菌圃腔内。
药材性状:菌核球形、椭圆形或卵形,偶呈扁块状,长4-10cm,直径1-7cm,表面黑褐色或黑色,略具光泽,密布不规则细皱纹。一端有圆形凹窝,呈“肚脐”状,另端有突起的蒂迹,其顶端常裂开似鸟嘴状。体较坚实,不易破碎,断碎面不平坦,白色或黄白色,质细腻,稍带软性。偶有皮纹粗糙,体轻质松泡或枯空者。气特异,味甘。
又名黑柄炭角菌,别名黑柄鹿角菌《孢子植物名称·补编》。菌丝体白色,直径8-14μm,交织成网状,密布于废弃的黑翅土白蚁菌圃腔内。成熟时,部分菌丝集结形成菌核。菌核球形、椭圆球形或卵形,故有“鸡枞蛋”之称。外表褐色或黑色,直径1.5-8cm,与菌丝连接处有圆形凹窝,菌核长成后逐渐与菌丝脱离联系,呈“肚脐”状。菌核内部白色,肉质绵软,有类似鸡枞菌的香气。味甘甜。菌核上端有柄悬着于白蚁穴上壁,并与假根相连。假根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直径2-3mm,外表黑色,内部白色,常有分枝,曲折蔓延生长于泥土中。其上与子座柄部相连,子座散生或群生于地面,多单枝,偶有从柄部分枝者,呈圆柱形,连柄高4-18cm,柄长1-6cm,直径2-5mm,外表黑色,内部灰白色,中心黑色。子座棍棒状,长3-12cm,直径2.5-7mm,中部稍粗,顶端圆钝,初生时灰白色,后变为褐色,外表有疣状突起的子囊盖,子囊壳椭圆形,埋于子座外层,子囊盖外突,疣状孔口黑色,子囊孢子众多,类球形,熟时黑褐色,侧丝单根或分枝。
古籍中记载:乌灵参有除湿镇惊,补心肾,利小便,止心悸,催乳;治失眠、衄血及产后失血等症。
乌灵参珍贵,可它因为生于蚁穴内,所以十分难寻,施铭玥可好,一脚下去,踩出了几棵乌灵参。
欧阳子钰已经麻木了,从他认识施铭玥开始,别人遍寻不见的药材,她总能机缘巧合的得到。
施铭玥没空看欧阳子钰在干什么,她蹲在地上,全神贯注的挖她的乌灵参。每挖出一棵,她都高兴半天。
忙活一个时辰,她共挖出二十一株的玄灵参,把她乐的,双眼都眯到一起了。
铭玥归来携世子搅动云之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