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大秦的未来会如何?(1 / 4)

孟尝君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用以说情放孟尝君。

昭王耐不住妾的说情,最终答应放了孟尝君。

可他们逃至函谷关之时,昭王又后悔了,于是下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这才骗开城门,让孟尝君得以逃回齐国。

这说明,只要一个人有特长,就一定有用武之地。

有些人注定在某一些方面,有着上天赋予的才能。

但这种才能,又没有超出常人的理解,只要把他们的道理说出来,常人虽然没有他们掌握的那么快,也能够明白一二。

所谓的天才,就是在相近的领域,不需要通过经验的积累,便能够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的人。

显然,眼前的这个人,在语言方面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

看他前面的试题,若是正常阅卷,扶苏敢保证,此人一定不会上榜。

但扶苏心里已经决定,考完之后一定要录取这名士子。

扶苏相信,这位士子在日后的美洲之行中,能够给自己的帮助,绝对远胜于那些科考试卷答得花团锦簇的士子。

监考的目的也就在这里,就是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人才的流失。

在这种紧张的氛围之下,两天的时间匆匆而过。

春分日第二天,当科举考试结束的钟声响彻咸阳的时候,这座沉寂了整整两天的帝都,终于再次喧闹起来。

数万名考生纷纷涌出考场,有的人面带喜色,自然有些人垂头丧气。

但凡考试,影响的因素太多,科举考试这种能够决定人一生命运的重大考试,更是如此。

有些人平时学习用功不多,但科举考试的时候,遇到的试题,恰好是他们熟烂于心的内容。

这些人相比于平时的真实水平,自然超常发挥。

也有些人平时苦读经典,学识可以说是相当的扎实。

但天生心态不好,上了考场就头晕眼花,全身发软,考差了也是正常的事情。

但这两种情况,说到底毕竟是两种极端。

大多数考生终究都是普通人,都发挥出了自己的正常水平。

即便偶有失误,也不能怪命,只能说自己综合素质不过关。

读书再好,连个考试都扛不住,还怎么指望他们能扛更大的压力?

这天晚上,参加科考的士子们,无师自通,到处呼朋引伴,开始了彻夜狂欢。

但博士宫的大佬们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对于华夏之地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科举考试,博士宫的百家大佬们都极为重视。

既然身为大佬,他们在各自学派之内的门人子弟关系自然是错综复杂。

这次参加科举的士子中,有一大半都是他们的徒子徒孙。

大佬们虽然平时不太在意这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徒子徒孙,但科学考试的最终录取率,毕竟事关自己学派的门面。

谁能够不重视?

虽然这是科举考试,但也可以说是虚位以待,考取的职位,一个萝卜一个坑,出题范围要求尽力贴合专业对口的标准。

可是有一说一,很多决议会列出来的职位,指向性很多时候并没有那么明确。

比如说礼部的官员名额,按理来说,都应该是儒家瓜分。

但名家,杂家,法家,甚至是墨家,在这些方面都有涉猎,又有谁指定整个礼部便是你儒家的天下?

在礼部职位的报考士子中,除了儒家门生,还混入了大量的其他学派的士子。

平时儒家势大,其他学派都默不敢言。

但科举考试是一个公平竞技的平台,你儒家平时叭叭的嘴上叫的厉害,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强,终究还是要手底下见真章。

若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