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二章以后的日子还长,且行且珍惜!(1 / 4)

华夏大地,自古以来就武德充沛。

华夏之民,也是经历了千难万阻,才有今天的华夏文化。

之前受周礼的约束,动不动就为别人效死。

后来逐渐演变为,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如今财帛动人心。

开海之后,在巨大的利益驱使之下,杀几个野人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情。

如果官方默认,这种行为并不违反秦律。

但纵容这种行为,会让那些人更是百无禁忌。

当下来看,解决这种问题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成立海军。

在这个时代,华夏文明的精华在中原地区。

其实早在春秋中后期,吴楚争霸的时候,华夏之地就有了水军。

一开始,他们建立水军,也只是为了适应当地多河流的环境。

当时的水军,对战争的作用,主要还是辅助,实际正面作战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后面的吴越战争,才真正发展出能够正面战斗的水军。

并且,随着战场的延伸,两国的争端逐步扩展到了海上,这才出现了华夏文明最早的海军。

战国时期,沿海国家也尝试发展造船业,建造用于水战的兵器。

甚至还专门编组了舰队,成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水军。

正是因为这样的基础,徐福出海才得以顺利成行。

不过,大秦统一天下后,关于水军的相关东西,基本都摒弃了。

只留下了较为发达的造船业。

而造船业的服务对象,也不是水军,而是始皇帝个人。

因为始皇帝想要寻仙问药,所以才会建造可以出海的楼船。

至于为什么不重视水军?

主要是大秦沿海根本没有什么敌人,根本没有成立海军的必要。

另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就是华夏之地的南北观念。

华夏文明起源于中原,自周天子分封天下后,北方诸侯一向看不起南方。

楚国公族虽然出自华夏,但成天被人一口一个蛮夷叫着。

后来楚王也发了狠,干脆自称蛮夷了。

这种敌对的情绪,自上而下,延续了数百年之久。

如果现在跑街上随便拉个老秦人,问他对海军的看法。

他绝对会大放厥词。

说什么真男人,就该骑马作战,战场搏杀!

海军是什么东西?

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现实情况。

在赵昆推动的改造下,大秦已经逐渐出现了农商并重的思想苗头。

正如同十六世纪的欧洲一样。

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大秦百姓定然会对大海趋之若鹜。

紧随商业大潮到来的大航海时代中,普通百姓充其量只能在大秦周边海域淘金。

远洋贸易的巨大耗费,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欧洲采取的是联合资本。

按投入比例分配收益的股份公司模式,最终催生出了所谓东印度公司这种畸形怪物。

这种方式,不是赵昆的最优选择。

在第一个五年发展计划中,赵昆早就为商人套上了一层枷锁。

因为他深知商人见到海上贸易的巨额利润之后,就像是见了血的鲨鱼一样,很难掌控。

所以,当侯生的事例发生后,他才会想到成立海军,甚至监管海客的朝廷部门。

商人们虽然有远洋贸易的权利,但必须得处在朝廷的掌控之下。

不过,想要遏制这些商人,只有行政权的朝廷部门显然是不够看的。

成立海军,保护大秦的海上利益,震慑别有野心的海客,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赵昆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