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真的找不到理由(2 / 2)

还怎么抹黑李恪,这么一大笔的钱入了府库,李恪的谋反嫌疑立即在人们心中烟消云散。毕竟,没人愿意相信,一个要造反的藩王,还会对朝廷如此恭敬。

接着,长孙涣上殿陈述李恪不能回长安的理由。现在大唐太平,没有看到权臣架空陛下,长安也没有被外敌兵临城下,不是国难,所以李恪就不回来了。当然,不回来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百济新王不尊大唐,李恪决定征伐不臣。

这一番话下来,李治的脸也黑的很。

阿耶,你为什么要给李恪那么大的权力,尤其是非国难不回长安和自主征伐不臣。现在好了,想用谋反的借口诓李恪回来人家压根不搭理,而且转身就用征伐不臣的借口表示,陛下,您接下来不用派天使过来宣读诏书了,臣不在杭州,臣去征伐不臣了。

关键是,这理由极其光明正大,落在骄傲的大唐人心里那是一片叫好声。

散了朝后,长孙无忌回到府邸里就是摔了一个茶盏。

非国难,不得回长安!

非国难,不得回长安!

……

长孙无忌头都要晕了,对已经逝去的李世民也是痛恨无比。怎么你给李恪什么借口不好,非得给李恪这么一个借口。关键是,由于李治继位后李恪一贯的恭顺态度,表示李恪也是支持李治的。

这次好不容易用涉嫌谋反说动了三省通过,但长孙无忌知道,三省的官员大部分都是不赞同的。毕竟,虽然杜荷招供了,也找到了大量三人和荆王李元景来往的书信,可以说,坐实这几个人谋反没太大问题。

但要想坐实李恪谋反,光有杜荷的口供是不够的。朝臣们都知道,萧瑀在时,李恪就萧瑀一个支持者,连萧瑀的学生岑文本和裴宣机都不支持李恪。现在萧瑀不在了,李恪除了三个留在长安的公主外,就不和其余人通信。

但现在,巴陵公主和城阳公主跑了,从两人闺房里搜出的和李恪来往的信件,都是聊日常,清河公主主动上交的信件也是一样。

可以说,如果不是李治点头,三省的其余官员对于给李恪发诏书,是有很大意见的。毕竟,李恪对大唐太忠心了,是真的找不到一点谋反的迹象啊。

平行大唐之吾为世宗威皇帝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