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明,不得无礼!”端木崇喝斥完,令明想要收刀,却是纹丝不动,端木崇轻咳一声,说道:“凌不语,令明是过于忠心端木家族,并无恶意。”
江山易主四个字对龙卫来说是莫大的刺激,凌不语朝令明挑挑眉,终于将内力松开。
收回刀,令明喉中似含着一口血,强行咽下。
“好了,不过说说罢了,这里又没有外人,朕能带凌不语来就是准备坦诚以待。”
凌不语也说道:“所谓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如此而已。”
令明终于是不说话了。
端木崇说道:“李拜现在官复原职是不可能了,太上皇也暂时收了心思,如今的问题是首辅之位将是最大的纷争,李拜想推举兵部尚书上位……必然是不可能成的。”
凌不语并非圣父,对于这位阻拦自己仕途的兵部尚书并无好感,冷冷一笑:“陛下英明。”
“但推何人上位?他们方才提到的吏部尚书也不可能,吏部如今是牵制李党的最大帮手,薜平之位不可动,可惜了。”
看来端木崇的确想过提拔薜平,只是如今的时局,薜平停在原位最好。
“他们还提到赵大学士,他虽有见识,但真要统领内阁,还要与李党抗争也少了些魄力。”
看来李党并没有猜透端木崇的心思,他们认为最有可能的两位都被皇帝排除在外。
凌不语没有出声,事情涉及具体的官员,难不成他要表现得对朝堂一清二楚?这就超过一般考生对朝堂的了解,只要发表策论必有研究,但非出身世家,研究必定不深。
凌不语心中有数,凌家都离开朝堂六十年,他对朝堂的了解不能深入,否则自露马脚。
所以在这个话题上他只字不言,仅是做一名合格的聆听者。
听端木崇絮叨了一阵子,凌不语突然抬头,突问道:“陛下可觉得,内阁并非一定要设有首辅之位?”
此言无异于石破天惊,令明再度抬头,这状元郎的骨头是真硬,什么话都敢说。
凌不语说这番话有自己的根据,其实并非每朝每代都设有内阁,起码在另一世的储备知识里,内阁在明代才建立,初开始仅有顾问的身份,最终决定权依旧在皇帝手中。
到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内阁的权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叶,夏言、严嵩等人执掌内阁,地位赫然为真正的宰相,亦可压制六部。
元昌国现在的情况,内阁已经压制六部!
不过比明朝好一点的是,明朝的内阁必须与宦官合作,才能执掌大政,如张居正结合冯保,这就助长了宦官的权掌。
明朝内阁拥有票拟之权,这就使它对皇帝权力的限制超过了过去的宰相。内阁学士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先巴结太监。
当时的制度是内阁学士见不到皇帝,必须通过宦官在中间传信,甚至为了达到目的,还要给太监行贿方能传达信息,这种流程实在是不合理,就连张居正都要屈服。
好在元昌国虽设有内阁,皇帝却不宠信宦官,没让宦官来掺和朝政之事,省事得多。
凌不语的话让端木崇一震,这些天他一直在思索何人为下任首辅最为合适,却没有想过更进一步,他火速地转动扳指,是啊,为何内阁非要定下首辅之位?
“内阁本就是辅佐之机构,可称为顾问,但决定权应在陛下手上,陛下可令朝臣集思广 益来做最终决定,为何要让内阁有如此重大的权力在手?”
端木崇喃喃道:“顾问?”
元昌国如今自然是没有顾问的说法,凌不语解释道:“能做顾问之人需得在各领域有深刻认知,见识过人,且能解决疑难,助陛下解决问题。”
“而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