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要给其辩解的机会。”
“到底是案首,而且前段时间陛下还赏赐过姜公子,若是平白无故将其下罪,实在不妥。”杨冕淡淡的说道。
孟昭华眉头微皱,“哼,我看此事大有文章,需得好好查查。”
姜瑜拱手道:“还请诸位大人明察,学生不过是考前押题,实则并无他意。”
“哦?姜公子的意思是说自己揣测的是卫知府?”
“回大人,正是。”姜瑜本来不想明说,“但既然你诚心发问了,那我也就只好实话实说了。”他心里想着。
“其实这在学生看来应该不是什么秘密,因为此次府试题目皆由知府大人出,所以当然会猜测考试范围。”
“就算是这样,那你是如何得知这么准确的?”卫寒之也不由问道。
“小生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若有冒犯之处,请各位大人恕罪。”
“但说无妨。”杨冕道。
既然巡抚大人都开口了,那其他人也就没有什么意见了。
“小生斗胆,了解到知府大人应是支持变法一派,所以早有所料此次考试范围。”
“而且科举之试,文章无非就是破题、承题、起讲等等,而分数比重最大的策论一题,全都围绕四书五经。”
“小生想到,学子们大多以题目的字义敷衍成文,并无多少自己的思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要想出奇制胜,便要理解出题者的含义,难道小生为了考好试也做错了吗?”
姜瑜刚开始有些咄咄逼人,但最后反而示弱,把自己打造成弱势的一方,毕竟自己平民百姓一个,哪能跟这些大官翻脸。
不过他不知道的是,自己这几句话可是把科举考试的弊端都说了出来。
要知道科举制度虽然在现代备受批判,但在古代可是普通人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
所以就连看好姜瑜的卫知府都一脸震惊,更别说刻板保守的孟昭华了。
只见他一脸难看,面色铁青:“竖子怎敢!”
“好啊!看来本官这次还真是抓对人了!”孟昭华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如此狂妄,竟敢批评科举制度,我看你就是那居心叵测之人!”
“大人若是这么说的话,那小生百口莫辩。”姜瑜心里吐槽。
他本来不想放大招的,但现在情况紧急,只能放手一搏。
“几位大人容小生最后说一句,其实这科举考试,并非只有一面。”
“吾以为其破世家右笼,为寒门子弟上道,崇而有司之文,雅中集。
举学之荣华,成质文之部伍,营尊师之重教,劳读书之忧惧。”
“这些都是其积极的影响,但既然身为学子,以后若有机会入朝为官,那便要为圣上分忧。”
“或许小生刚刚的话确实有些偏颇,即便考试有诸多规律可言,但也有诸多积极影响。”
“所以别说是面对诸位大人,即便是在朝堂之上,那小生也定当直言不讳,万不可因一己之私,毁千秋万业啊!”
姜瑜都把自己说的感动哭了,趁热打铁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果然这话一出口,卫寒之起身将他扶起:“学子有此等气魄,孟大人还要威逼胁迫吗?”
“就算他之前的话有些错处,但怎可因一言之失就将其定罪!”
“况且姜公子身负大才,思想境界到底不凡,倘若将今日之事说与陛下,孟大人可担负的起吗?”
卫寒之到底爱才,更何况姜瑜这种天才,所以就算出格了些,也无伤大雅。
甚至都不怕孟昭华背后给他穿小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