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外,一场未竟的风云悄然散去。
司马懿没有派兵支援天水郡,让王志伟感到有些意外,不过想来也在情理之中。司马懿老奸巨滑,非等闲之辈,看出王志伟声东击西之策也很正常。
王志伟决定改变策略,他深知司马懿的厉害,如果按原计划行事,恐怕难以奏效。于是,他下令由姜维率领,准备袭击长安的五万兵马暗中撤退,并故意让司马懿派出的探子发现。
在撤退的过程中,姜维布置了防线,以防司马懿追击。他打开丞相给他准备的锦囊,利用途中的地形优势,设下了重重陷阱,准备给司马懿一个惊喜。
司马懿,此刻正端坐于书房之中,炉火映照着他深邃的眼眸,显得格外睿智而沉稳。探子匆匆入内,跪倒在地,声音中带着几分急促与兴奋:“禀报大都督,姜维大军已撤,正往南安返回!”
司马懿闻言,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随即放声大笑,那笑声穿透了冬夜的寂静,回荡在书房之中。“果然如我所料,诸葛亮那老狐狸,玩的是声东击西的把戏。”他缓缓说道,眼中闪烁着洞若观火的光芒。
原来,司马懿收到诸葛亮率军攻打天水郡的密报,早已洞察了诸葛亮此次行动的真正意图。姜维虽勇猛,但仅凭一次突袭难以撼动长安这座坚城,更何况魏国虽处多事之秋,但军力尚存,防线稳固。诸葛亮此计,实则是想借此吸引他的注意力,出兵救援天水,姜维趁机偷袭长安。
司马懿的这一笑,不仅是对自己准确判断的自信,更是对诸葛亮这位老对手深深敬意的体现。他与诸葛亮的较量,不仅仅是兵力的比拼,更是智谋与心理的交锋。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再次证明了自己的智慧与远见。
“传我命令!”司马懿高声喊道,“全军集合,随我追击蜀军!”
魏军迅速集结,浩浩荡荡地向蜀军撤退的方向进发。
与此同时,姜维带领的蜀军正在加紧撤退。他们小心翼翼地穿越山谷,却不知不觉间走进了一片密林。
就在这时,一阵喊杀声突然响起,魏军从四面八方涌来。姜维心中一惊,连忙指挥士兵迎战。
然而,魏军早有准备,他们利用地形优势,将蜀军困在了中间。蜀军顿时陷入了被动。
姜维奋力抵抗,但无奈魏军人数众多,逐渐被逼入绝境。
关键时刻,姜维想到了丞相给他的第二个锦囊。他急忙打开锦囊,只见上面写道:“遇敌莫急,向北突围。”
姜维当机立断,率领大军向北冲去。在北面,王志伟事先布下了伏兵。他们看到姜维率领蜀军冲过埋伏点,立刻杀出,弩箭铺天盖地,铁雷的爆炸声震耳欲聋,魏军瞬间死伤无数。这场伏击让司马懿措手不及,心中大惊,“连环计中计,撤退是假,伏击是真,真是防不胜防啊!”随即赶紧下令撤退,返回长安。
姜维率领大军成功突围,与伏兵会合。他望着身后的战场,心中感慨万千。这次假戏真唱,伏击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成功,丞相真是神机妙算,精心布局,姜维对丞相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而另一边,司马懿看着远去的蜀军,脸上露出了一丝钦佩之色。他与诸葛亮这样的对手交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否则就会万劫不复。
安全撤离的姜维,打开了丞相给他的第三个锦囊:“从天水郡后方突袭。”姜维会心一笑,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绕到天水郡的后方,这里山高水险,道路崎岖,密林丛生,为突袭行动提供了天然的掩护。他们悄无声息地在这片复杂的地形中穿梭前行,沿途见到不少魏军巡逻队的尸体倒在雪地里,身上还残留着挣扎的痕迹;有的则躺在路边,双眼圆睁,似乎还在诉说着生前的惊愕与不甘。士兵们感觉很诡异,但是姜维清楚,这是丞相布置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