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创作的讨论(1 / 4)

56,创作的讨论

18岁的生日就这样愉快的过去了,生活又回到了正常的轨道。

江挽的诗集很快的就出版了,由于文学版块的粉丝更多,第1次印刷的5万册诗集,很快就在网上销售一空了,出版社很快有印刷了10万册,在文学网站诗歌板块上的销售,至今仍然是火爆异常。蒋菲菲为自己的策划得以极了,出版社对这本诗集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新华书店的发行也形成了火爆之势。

江挽的诗在文学网站诗歌版块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被称之为江挽现象,追逐这些事的除了一般的网友以外,对这些事的粉丝还是集中在初中生和高中生,那些小女生们,对诗的追求近乎疯狂,那些小男生们,更是如醉如痴。在初中的校园里和高中的校园里,如果哪一个女生或者男生不能够背几首江挽的诗,用最时髦的话来说,就是有点儿out了,至少也是比较lo了。

这次诗集的出版,她实在是火了一把,不但是在网上火了,在中学的校园火了,在燕京大学文学院更是火了。熟悉的同学们都向她索要诗集,不熟悉的同学只能在网上买了,一时之间文学院的学生们,几乎是人手一册了。

在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都引用现在盛行的诗歌,将现代诗歌的创作原理,更对这些诗歌推崇备至,那些学究们竟然总结了一大套的现代诗歌创作理论,把这本网红的诗集,推崇成现代文学的一种复苏的标志,还有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们,竟然把对这本诗集和诗歌现象的研究,立项作为她们的毕业论文题目了。

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思想刚从那个年代解放出来,文学艺术空前的繁荣,那时候的文学现象叫做伤痕文学,一大批的作家就是靠着写那个时期受苦受难而创作出来的,也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而且这些作品很快的就搬上了银幕,或者被改编成电视剧,成为思想解放的一种标志,更是文学繁荣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伤痕文学也成为当时作家的时髦的主题,更是对那个时候思想僵化的一种批判,用活生生的文学作品,唤起了僵硬的人们,奋不顾身的投入到改革开放这个伟大的年代,应该说当时的这种文学复兴的现象,是一种思想解放的前兆,也会彻底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是为后来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做好了思想的准备。

最近这个时期,文学创作又空前的活跃,我们长时间诺贝尔奖的空白,被我们土生土长的作家莫言摘取了,文学创作一时空前的高涨,网络文学盛行一时,一些以见长的文学网站成为极负盛名的文学阵地,每年有大量的不知名的作者,把她们精心创作的各种题材的优秀,呈现在人们面前,其中很多的精品,被那些知名的导演敏锐的抓住了,并且把它们改编成电视剧,投放到荧屏当中,但是绝大部分都是一些重生穿越复古的文学作品,当代奇台的现实主义作品,由于我们这个时代正在展开之处,所以写作上也不会那么深刻,缺乏力作,虽然也有些作品被改编到电视剧上,而且也创造了一些收视的记录,但是没有像三生三世这种古典神仙剧,也没有像甄嬛传那样,让人反复的看,真叫做百看不厌。

江挽的诗集就诞生在这个时节,正好赶上文学的浪潮,现代诗句的短小精悍,优美的句子朗朗上口,并没有传统诗人,或者那些已经成名的诗人作家,她们那种规矩和俗套,更没有那些拗口的句子,所以这种清纯,更容易让人接受,网上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网上的放大也是惊人的,这种名不经传的小诗人,如果没有赶上这个网络时代,要想成名成家,势比登天。

在这场网络诗集创作的讨论中,文学院的学术泰斗们极其关注,有一位博士生把这种现象归纳成三点第一这个诗集的作者,在创作诗集的过程中,年龄正处在初高中阶段,涉世未深,保持了那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