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十二年出任廷尉一职的。也就是说,宣义还担任过三年的廷尉。
廷尉属三公九卿之列,是朝中的大员。而一直呆在刘邦身侧的陈平竟然对此毫无印象。宣义这人,这事,处处都透着诡异。
如果真按杜恬所说,宣义是最廷尉一职最适合的人选,为何会有如此模糊的记录?陈平心里起了疑,先到廷尉署找到了宣义。
一看到宣义,陈平只有一种“廉颇尚能饭否”的感叹,他太老了,不但看起来比陈平的年纪大,甚至比已经亡故的萧何都年长。
陈平终于知道为何刘邦后来宁愿选择廷尉育,也不愿恢复他的太尉之职了。
当然,也许年龄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汉宫内外的大汉朝廷本就深不可测,陈平为稳妥起见,先单独禀报此事给了刘盈。
刘盈却笑陈平多虑。宣义一心为汉,从来没有与刘邦的任何一个儿子有过牵连,当然,这也包括刘盈在内。
之所以后来没有恢复他的廷尉之职,是因为燕王刘建的生母娘家没法给刘建以强有力的后援。
而燕国又与匈奴还有北边毗邻,时常受到匈奴的侵扰。把他这个能带兵打仗又会文治处事稳妥之人派给了刘建。后来是吕雉因时局需要把他调回长安的。
听到这,陈平放了心,才把杜恬的难处和建议禀报给刘盈。
本以为刘盈会不置评或者说出“宣义年迈不能理事之后下一任廷尉人选得早做准备”之类的话语,谁知道出乎陈平的意料,刘盈却苦笑着说道,
“这人的话在朕父皇跟前很管用。当年朕和母后受戚夫人欺压之时,母后曾放下皇后之尊去求过他,要他为稳固我的皇太子之位出份力,可是却被他直接拒绝了。
之后若干年,朕的母后对这事还耿耿于怀。他现在之所以在朝中稳稳的,只是因为他没有参与过任何一位皇子及其母亲的野心而已。
他这廷尉之职,即使母后答应了。如果朕没料错的话,也极难长久。”
陈平心中的疑问这下全部解开了,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
最后,因着没有更好的人选,在刘盈的坚持下,吕雉才同意宣义任命为杜恬的下一任廷尉。
接到委任书还有印绶时,宣义的脸上却没有任何的喜悦之情。不过陈平相信杜恬的话,宣义会做好任何一件作为廷尉就应该做的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