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慢敌之计(1 / 2)

吴浩对盱眙的一个总体评介是:我若是金国的领兵将领,想打下这个地方,还真挺头疼的。

盱眙城小而坚,作为宋金对峙最前线的重镇之一,盱眙城墙虽不甚高,但近百年来,反复增砌,异常厚实,号称可在十三稍重砲之攻击下而无恙。

砲者,抛石机也,这个时代,即便最原始的火炮也尚未诞生(“突火枪”之类的小型手持火器不算数),别被某些四流古装电视剧骗了。

“稍”者,制造抛石机杠杆臂使用的木材,一稍即一根木材,木材的根数愈多,杠杆臂愈强劲有力,“十三稍”,即谓杠杆臂由十三根木材合成,算是彼时抛石机界之天花板了。

不过,盱眙城墙到底能不能抵御十三稍抛石机的攻击,宋金虽交兵百年,但一直未得到实证;不是金军不想实证之,而是盱眙城的地理,根本不给大型抛石机以施展的空间。

盱眙北濒淮水,北城门距淮水南岸很近,而且,自岸至城,要爬一个大大的陡坡,步军仰攻尚且吃力,抛石机这样物什,站都站不稳,谈何正常使用?就算平整出一块地方,勉强立起了抛石机,因为距离太近,城上火箭可及,也难逃被焚毁的下场。

有此地理,这座小城,便真不好打。

本书提过不止一次,今春金军大举入寇,其中一路,“自盱眙侵全椒、来安、天长、六合”,虽然金军自盱眙入宋境,但并未攻打盱眙城,只是留下一部兵力,对盱眙城进行牵制,大部绕城而过。

不然的话,屯兵坚城之下,猴年马月,也不能饮马长江啊。

进城之后,真正了解了内情和防务,吴浩又不禁想:囚攘的,今天,盱眙城还在大宋手里,真特么叫侥天之幸了!

首先,盱眙城内没有主官——没有一个真正掌事儿的。

贾涉既回任楚州,朝廷就得另找人来知盱眙军,但尴尬的是,一连找了三个,三个都称病——都死活不肯干这件活计。

并不是都怕苦、怕死,而是彼时石珪还在盱眙,这个王八蛋,刚刚跑到楚州大闹了一番,迹近造反,如此一个悍贼,如何打交道?

杨安儿起事,所部着红袄,被称作“红袄贼”;“红袄贼”变成了“忠义军”,但私下地,还是有很多人以“贼”呼之,石珪造乱,“忠义军”的“贼性”,更是曝露无疑了。

于是,贾涉离开盱眙之后、吴浩到达盱眙之前,盱眙城内主事儿的,只有一个叫做伍方圆的司户参军。

另外,石珪说走就走,根本没有“交接防务”一说——也无人可以交接:盱眙算是忠义军的势力范围,盱眙城左近,没有朝廷的经制军队;目下,盱眙城内,“负责防务”的,是团结——即民团,头目叫做宋永,手底下拢共六百五十人。

淮东重镇、逼得金国大军不能不绕城而过的盱眙,一个多月来,就靠着一个司户参军,一支六百五十人的民团,维持局面。

这个局面,不晓得对岸的朋友晓得不晓得?若晓得,举兵来攻,盱眙城虽然坚固,但,守得住吗?

所以,侥幸啊!

至于“对岸的朋友”——泗州。

泗州之于金,同盱眙之于宋,性质几乎是一样的;泗州城较之盱眙城,不论城建还是地理,亦十分相似:城小而坚,南濒淮水,南城门至淮水北岸很近,只是城、岸之间的坡度较盱眙这边的略平缓些。

站在盱眙北城墙上北望,泗州南城墙上,旗帜、人物,皆隐约可见。

真像是隔着一条淮水……照镜子啊。

天晴,吴浩的目力、眼光都好,看得出来,泗州城上,旗帜鲜明,兵甲犀利,统兵的,应该不是无能之辈,一直没有发现南岸这边的不正常?若发现了,却不肯来捡便宜,为什么?

我是过江龙,初到贵宝地,请教一下地头蛇罢!

“回统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