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虎道:“应者,鹰也,应邑也因此得名。应国是周武王之子应叔达的后代,是地位尊崇的侯爵之国,世代扼守洛邑南大门。
“厉王之讨伐噩国,当时应国国君应侯琳,身先士卒、不避箭矢,立下大功,厉王便把汝水上游的肥沃土地加封给了应国,至此,整个宛洛通道都归应国所有。”
南仲道:“淮夷若从此地强攻,突破之后,应国便会成为废墟、玉石俱焚,因此应国定会死守故土,尽力抵抗?”
召公虎道:“尽管如此,但突破应国防线,还是比突破成周十镇的防线容易许多。”
南仲微微一笑,道:“如果淮夷人孤军深入,避开成周十镇,而选择进攻应国,那我大周王师反而高枕无忧也!”
“为何?”众人忙问。
南仲胸有成竹,道:“众位只想到淮夷突破应国防线,便是直逼洛邑,成周无险可守。但可曾想过,如果淮夷被挡在应国之外呢?”
“如何?”
“我大军若驰援应国,定能将淮夷叛军阻截在汝水之上。到那时,若发动汝水流域的蔡、许等诸侯国,再加上南阳盆地的吕国、谢国,组成联军夹击淮夷,定能战而胜之!”南仲大手一挥,把淮夷的军旗从地图上抹去。
召公虎闻言大喜,拍手道:“甚善,就依南将军之计!”
两日前,召公虎从周王师中拔擢两位战功卓著的将官,命他们前往潼关和函谷关,接替少师显父和少保皇父的守关之务。今日,二位卿士风尘仆仆,赶到了洛邑。
于是,召公虎忙派少保皇父前往应国,觐见应侯琳,希望应侯琳能够加强防务,谨防淮夷取道应国进攻洛邑。
同时,召公虎派出少师显父,出使蔡国、许国和吕国,希望他们能派出相应军队,配合周王师的行动。
蔡国乃姬姓宗亲,周文王之子蔡叔度后裔的封国,许国、吕国是姜姓封国,姜姓和姬姓水乳交融,世代婚姻,属于甥舅之国。召公虎希望他们能念及宗族之情,给予淮夷人以打击。
派出二卿之后,召公虎还亟需解决后顾之忧,他派出南仲、师寰各帅一师,搜索、扫荡伊洛流域的残余戎人势力。另外安排程氏父子加固洛邑的城防,训练兵卒,修整战车、盔甲、兵器。
洛邑,这个国人暴动后被耽误了十多年防务的东方第一大城邑,在召公虎的治理下,很快又恢复了生机。
三日后,出使应国的皇父匆匆归来,对召公虎报曰:“应侯琳闻太保亲征,顿时精神抖擞,起全国之兵卒,日夜戍卫宛洛通道,不敢有失。”
“甚善,可否有淮夷兵寇动向?”召公虎关切道。
“小臣所来,正是为了向太保汇报此事。在汝水之滨,突然出现大规模淮夷军势聚集,怕是要对应国发起强攻。应侯琳担心寡不敌众,赶忙向太保求援,希望周王师能助一臂之力。”
“那是自然!应国所在,乃险要隘口,万不可有失。既如此,孤这就点兵增援。”
召公虎这几日所担心着,无非就是不知淮夷军队的动向,如今,淮夷的动向被南仲说对,看来一场决战难以避免。
下定决心已毕,召公虎点起三师,分别由南仲、师寰、程氏父子统领,仅留少保皇父与五千尚未训练精熟的成周部队留守洛邑。
应国所在,为洛邑东南方向三百余里。若沿伊水而下,其间要穿过熊耳、外方、伏牛等群山,一路上道路险阻、长途跋涉。
行军三日三夜后,周王师大军抵达应国国都以外,应侯琳在城门外郊迎。
召公虎略一打量应侯琳,好一个年轻有为的君主,只见他甲胄在身、一脸风尘,显然是从前线赶回来。
“应侯为天子守东都的南大门,实乃社稷大幸,何苦为了孤之驾临,而专程赶回来郊迎呢?”召公虎对应侯琳行了一个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