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27年春,王正月。大周已经走到了它的第219个年头。
风风雨雨的两百多年里,先是周武王伐纣灭商,奠定大周王业。只可惜天不假年,周武王在壮年便因病辞世。
其后,在贤臣周公旦和召公奭的辅佐下,周武王的儿孙周成王、周康王继承了祖辈遗志,开创了“成康之治”,大周国泰民安、四海升平。
在周初的明君贤臣凋零后,周昭王、周穆王虽说文治武功不如先祖,但是面对四方叛乱,至少还能勉力维持,不算昏庸。
到了共、懿、孝、夷四代君主,朝政荒废、礼崩乐坏,更有甚者,周孝王姬辟方竟然还篡夺侄儿的王位,小宗竟然以下犯上,大跌天下人眼镜。
直到周厉王姬胡即位后,文修武备,在内整饬朝纲,在外征讨不臣,短短二十余年,竟将大周国力恢复到周初的水平。只可惜,常年征战造成周王室财政危机,不得不用“专利”之策与民争利,最终酿成国人暴动的苦果。
如今,摆在新任周王面前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大周已经十四年没有君王临朝,内忧,外患,不一而足。
太子静缓缓走上明堂,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很稳当,没有怯场,没有踌躇,可能是十几年的苦难种子在他心中已经长成参天大树,显得他比同龄人还要淡定、从容。
明堂本就是周天子办公和朝见的场所,周厉王出奔之后,即便有周、召二公共和执政,他们也不敢僭居明堂议事。今日,尘封已久的明堂,终于再次开张。
新王登基并没有特别隆重的仪式,只是在众卿大夫和诸侯国君的注视下,太子静坐到了周王的宝座之上,接受众人的朝拜。
从这一刻开始,太子静正式成为了周王静,成为大周王朝第十一任君主。
新王登基,照例要祭天地,拜社稷,只是国丧当头,一切从简罢了。
见证完周王静登基之后,各王室宗亲、诸侯国君便陆续向这位新周王辞行,回各自封地去也。
周王静坐上了周天子的宝座,君临天下,首要之事便是表功臣,对国人暴动后的各臣属论功行赏。
作为整个周王室卿大夫中最至高无上的三公,论功劳,自然首当其冲。
太保召公虎,不论是勤旧王、保新王、抑或是共和执政,都当居首功——
早在周厉王在位之时,召公虎就多次忠言逆耳、劝阻周王;国人暴动之后,召公虎以子代周王静受难,存周厉王一脉,居功至伟;后又平定国人暴动,共和执政十四年而国无乱。
后闻周厉王在彘地,便毅然出兵勤王,虽周厉王不幸驾崩,但还是顺利扶周厉王灵柩归国;周厉王葬礼上,又在渭水河岸平定陆浑戎叛乱,镐京城门平定卫巫作乱。
鉴于以上功劳,周王静特赐召公虎封地增民一千户,扩地一百里,赏田五百亩,其余财帛车马等物不可胜数。
召公虎出列,跪扣谢恩而退。
封赏完召公虎,自然轮到太师周定公御说,功劳仅次召公虎。
周定公德高望重,堪称卿大夫之楷模。先后辅佐周夷王、周厉王父子,平定国人暴动,并共和执政。最后,在镐京城门为平息民愤,不惜粉身碎骨,殁于王事。
周王静念周定公功高,特赐封地民五百户,扩封地五十里,赏田三百亩,并财帛车马等物。
周定公膝下无子,只有一幼孙,披麻戴孝,为其母怀抱,代为谢恩。
太傅虢公长父,曾跟随周厉王东征西讨,颇为有功;然而在国人暴动和彘林一役中颇有失职,功过相抵。
不过念其世代簪缨,不以眚掩德。故亦赐封地民三百户,允扩虢国之地三十里,赏田一百亩,并其余财帛车马等物。
虢公长父面有愧色,硬着头皮出列,叩首谢恩,只是不敢目视周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