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4章 文、武皆考(3 / 4)

请某个郡守朋友写份介绍信,甚至直接举荐即可!

而‘赀官’这个以商贾子弟为主题的官员群体,在如今汉室的政治大背景下,是天然处于劣势的。

诚然,商贾出身的赀官、赀郎们,或许真的不乏一些见多识广、视野开阔的人才;

但最起码,在如今汉室的发展阶段,以及对商人群体全方位无死角的打压,这个群体出‘人才’的概率,几乎可以低到忽略不计。

按照刘盈的推算,至少要等到二三十年之后,汉室天下逐渐富足,朝堂开始有意放松商人群体的枷锁,让工商业得以繁荣,才能指望这个群体能为朝堂输送官员。

而目前,官员群体则根本指望不上。

举荐制度质量够高,数量却不足、赀官体系数量足够,质量却又参差不齐;

这样一来,以文考为官员选拔手段的考举制度,也就自然而然的进入了刘盈的视野。

说来,对于考举,汉室朝堂也不算陌生了。

几年前,刘盈便曾以‘上林苑缺少官吏’为由,带着一定的试验意图,举报过一场小范围的考举;

虽然效果不尽如人意,并没有选拔出什么太过优秀的人才,但也算是开创了‘以文考选拔官员’的先例。

而且这里的‘不尽如人意’,也只是相对于刘盈的预想而言。

现如今,那次考举所选拔出来的官员,基本都在上林苑,以及少府各司属任职;

按照少府阳城延的回馈,这批官员虽然没有什么大才,但却出人意料的踏实、实干!

从刘盈的角度来看,这批人算不上什么俊杰;

可若是单从这批任如今,二百到六百石不等的秩禄来横向比较,这批人,也绝对当得起一声‘人均能吏、干吏’。

有了这批人作为参考,最近几年,朝堂之上关于‘再开考举’的论调,也已是水涨船高。

单从朝堂的角度来看,大规模举行科举的时机,可以说是已经成熟。

但对此,刘盈却仍带有些许疑虑。

——首先,便是考举对旧贵族、特权阶级的冲击,应当如何化解的问题;

上一次考举,刘盈只是选了百十来位百石级别的小官,而且大都是在少府担任苦差事,功侯贵族阶级并没有太大的反应;

可若是开展大规模的考举,那选拔的官员,必然是以千,甚至数千上万为单位。

成千上万的官员,自然不能全塞进少府,而是要‘雨露均沾’,充实到朝堂各有司属衙,乃至地方郡县。

而这样一来,贵族阶级就算心再大,也不可能对考举视若无睹了。

诚然,即便不通过考举,汉室的贵族阶级,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政治人脉,给后代谋上一官半职;

又或者,直接求刘盈开恩,将几个儿子送入宫中历练,等外放出来,也是中层将官的起步。

但这,还只是开始。

考举刚开始,贵族阶级或许还不会反应过来;

但等这一批又一批考举出身的官员,逐渐成为地方,乃至朝堂之上不可忽视的力量呢?

等这些考举出身的官员中,出了千石级别的大县县令、二千石级别的地方郡守,乃至跻身朝堂、位列公卿之位的俊杰呢?

到了那时,只怕反应过来的贵族阶级,必然会在错愕之后,发起极为猛烈的反扑!

——自古以来,所有动摇特权阶级地位的人,都从不曾有好下场;

动摇特权阶级地位的制度,也从来没有长久存在。

所以,在考举的念头刚出现在脑海中的现在,刘盈就要为日后,特权阶级可能掀起的反扑打上补丁。

“嗯······”

“加一门武考?”

思虑良久,一个突然闪过脑海的想法,让刘盈皱紧的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