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很多让后人觉得似曾相识。这样的时代,不但杜中宵记忆中的很多经济措施可以直接拿来用,就是经济理论一样可以。有人觉得离经叛道?不存的。能做得到,你说星辰大海都可以。
到这个世界十年了,杜中宵已经慢慢适应,做事情的胆子越来越大。
前世学到的古代,其实是以明清时期,特别是清朝为蓝本的,跟宋朝和宋朝之前差别极大。元朝灭亡宋朝之后,政治文化并没有继承宋朝,是以草原上的一套为主。明朝推翻元朝,大量继承了元朝的政治文化,虽然有意重建汉文化,不过政治上更加粗疏,文化上更加保守,与宋朝比已恍如隔世。到了清朝更进一步,一方面思想越来越保守,一方面政治上越来越反动。
最典型的是人身关系,从唐到宋,总的趋势是奴隶制成分越来越淡,雇佣关系越来越普遍。宋朝的故事里,经常讲的兄弟情、朋友义,到了明朝宣扬的也是义仆,人身隶属关系很淡。到了清朝,故事里就是忠仆走狗遍地,宋明故事里极少能够见到。主仆朋友关系,到义仆,再到忠仆,脉络清晰。以前读不觉得,真经历了就会感觉出来,三言二拍中的主仆,跟后来的清朝故事中的主仆,完全是两个味道。
便如陶十七、罗景和陈勤三人,按着印象中的古代,这都应该是自己的仆人,对自己忠心耿耿。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他们没有一点那种意识。确切的说,这三人更类似于古代的门客,凭着自己的本事在杜中宵手下做事。杜中宵给不了他们足够的好处和前途,别找下家,心理上不会有任何不好意思。就如陈勤,觉得留在火山军更有前途,就留在那里了。
其实很正常,明朝建立的时候,离着宋朝灭亡已经近百年,传统想拣也拣不起来。就如杜中宵前世的时候,一说要恢复传统,拎出来的就是清朝传统。说要讲究传统礼仪,拿出来的就是旗人那一套,哪怕中国传统礼仪写在书里,也没人理会。请师徒就是拜师磕头,可没有教学相长、相互尊敬,更加没有传道授业解惑。讲家庭就是对长辈逆来顺受,说小则受大则走会被人认为不正常。
这个时候做官,后世的不管是经验措施还是理论,只要你能系统地讲出来,有理有据,就有人会支持你。如果能做到经济繁荣,国泰民安,武力昌盛,你说什么都行,还会有人给你总结理论,封为大家呢。
随着铁监走向正轨,在杜中宵手下,越来越不像一个政治上的区划,而更像是一个企业。杜中宵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里面的关系理顺,形成制度,甚至进行一些改革。
只要这里能赚到钱,能够朝廷需要的造武器的钢材,怎么都可以。只要不犯经济错误,被政敌抓住把柄,随便他怎么做。如果他愿意,把铁监改成钢城,朝中也会有人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