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志同道合(2 / 2)

风雨大宋 安化军 2855 字 2020-04-07

西初做出来,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只要广招高手匠人,总能改得好用。”

其实杜中宵的印象里,蒸汽机是跟火车联在一起的。但这个年代还没有火车的影子,他跟苏颂讨论的时候,两人一致认为,最大的用处是在船上。特别是汴河漕运,行船状况良好,最适合使用。轮船的雏形是用轮子推动,与江南使用的水车有些类似,现在早就有了,适用于内河。适用性更广的螺旋浆,技术要求太高,不是那么容易做出来的。

韩绛见到这个东西,第一印象也是用在船上,当然他受了现在带着的叶轮的启发。不过也说明,把蒸汽机这种东西向船上安是这个年代最容易想到的用途。

杜中宵一心要考进士做官,在蒸汽机这种东西上不会花太多精力,最少现在是如此。一年多来,他除了跟苏颂一起改造机器,顺便还教着苏颂画图。其他的事情,不愿多花心力。这机器最初的改进,要靠这个时代的人,而不是靠杜中宵,杜中宵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前程。

苏颂家学渊源,自小就接触天文知识,包括天文机械。在这个年代,是极其罕见的。自太宗时候起便就禁了私人研究天文,苏颂家里一直教授天文,不知是怎么传下来的。

天文机械极其精密,苏颂对机械并不陌生,对机械图纸也不陌生。不过以前的图纸,不注重实际尺寸,更像是示意图,有些类似杜中宵前世轴测图的画法。杜中宵手把手教苏颂轴测图,包括透视原理,再教他三视图,现在两人已经基本能用图纸交流。图纸是工程师的语言,能够用图纸交流,就避免了很多交流的误会。在杜中宵看来,这比做个更完善的蒸汽机模型更重要。

苏颂显然对这些东西比对儒家经典更感兴趣,一年多的时间便就学会了绘图,还正在试着编一本画图的教材。在他看来,这对此时的画师也有帮助。

韩绛是做过地方官的,与苏颂和杜中宵相比,对机器的实用价值更感兴趣。围着机器转来转去,一心想着怎么安到船上。除了船,还有哪些地方可以使用。

其他的国子监学生看得兴致勃勃,但并没有人参与讨论。韩绛和苏颂都是高官之子,平时与周围的人交往不多,而且在大部分读书人眼里,这些工匠的东西也只适合看个热闹。

转了几圈,韩绛下定决心,对杜中宵道“过了发解试,若是无事,你们教我做一个台如何?”

杜中宵吃了一惊“韩兄,此物价钱不菲。我去年献蒸酒册子,加上擒获党项细作的赏钱,全都花在这上面了。不要看外面黑乎乎的,里面可是用了不少铜,而且都要高手匠人精制。”

苏颂笑道“杜兄说笑了。子华家里,哪里会缺这一点钱。”

杜中宵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韩家和吕夷简的吕家是此时两大家族,是自己一时多嘴了。只要他们觉得钱花得值得,哪里会在乎这机器能用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