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利用手里的权力在政治运作中上下其手也不重要了。
因为那个时候的大明社会,一定是已经改头换面走上朱允炆想要看到的道路上。
所以吏部的工作并不像户部等数据化主管部门那般,可以将成绩以数字的形式直观体现,但却一直都是朱允炆眼中和心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包括参与编修补录《建文大典》、《建文皇帝语录合集》两部著作。
说完吏部的事,紧跟着便是户部了,按理来说,户部应该在年尾的时候,各省的税银、税粮全部押解进入南直隶脚下的官仓后,有度支郎拿着各省的公文记载进行核对,确定无误后才会送进内阁当做定数。
不过这次户部也没打算汇报钱粮的收入,只汇报了土地和丁口两大硬性指标。
“计全国各省,田七百七十万顷,丁口七千三百一十四万余。”
这两组数字炸裂吗?
相当炸裂!
这个数据的真实性是否可信,基于大明洪武朝的底子是否真的殷厚。
关于这一点上考据的主要来源是《明实录》、《户部诸司职掌》、《大明会典》、《中国人口史》、《中国人口发展史》、《地理史》(非现代意义的地理,而是古时候特定地域的发展历史)和省府志记载的应服徭役数、粮税数的逆推进行相互印证。
在《明实录湖广史料辑录》、《明实录江西史料辑录》、《明实录浙江史料辑录》等一系列后代编著汇总的各省文献中,这些数据虽有偏差出入,但大体上还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明洪武末年,大明在册人口便达到了六千万(一说六千五百万),田亩数为四百万顷(不含军户卫所田),实赋三千多万石。
底子可谓是相当厚实,堪称终明一朝近三百年时期国力的巅峰了。
因为靖难四年大乱打下来,永乐二年时期的人口仅为五千一百万。
在《明实录》的记载中,这场内仗,直接导致河北、山东、南直隶等地生灵涂炭,朱老四攻山东因遭到盛庸、铁铉的强力抵抗而怀恨在心,虽然《太宗实录》中未曾记载朱老四有过屠城之事,但却承认了在窃取皇位之后,朱老四对山东百姓进行了严苛的徭役,前后累死、饿死在各处工事上的百姓是极多的。
而男人被征去服劳役,家中老弱就要活活饿死。
‘一夫在囚,举室废业’。服徭役比囚牢不遑多让,甚至又有超出。
这便直接引发齐鲁大地白莲教造反。
参考并不能图省事简单,直接去引用耳熟能详的《中国经济史》,毕竟这是一本由满清晚期出生钱先生编修的著作,起码在真实性的偏差和自相矛盾性上出现了相当严重的问题,比如在明末人口数这一点上,中国经济史里记载的大明人口仅2106万,满清入关为1900万,用这种方式掩盖了罪行。
这与《大明会典》、《明实录》的差距悬殊了一个多亿。
而且自相矛盾的地方很多,在这本书里面,多次提及清朝以前的历朝历代,人口数基本都不会超过一至两千万的原因就是制度落后、官不恤民等一大堆责任归属问题,而大清朝人口四万万,赋银亦一度近亿,简直就是完美至极的统治朝代、大治盛世。
但钱先生自己可能都忘了,他在抄录隋书的时候,将隋朝开皇年间的全国人口数‘近六千万’一个数没改的原封不动写上去了。
包括提及隋炀帝大业初期,全国赋税、丁口亦有略升。
写到唐贞观、开元两大盛世的时候,亦说‘唐之盛世,已恢复隋开皇年之水平。’
这足以说明,隋唐两朝的丁口数就已经超过了六千万大关。
连元修宋史,都承认南宋之繁荣富庶远超隋唐,口逾万万,这一点钱先生是视而不见的。
‘清朝之前,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