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泉州(上)(3 / 4)

日月永在 煌煌华夏 2806 字 2020-09-25

会增值,因为白银不值钱了,再想以一两现银汇兑一千文铜钱,本身就不会被市场所接受。

民间的小额交易才是国家经济体系的基础,纯粹使用高价值的白银货币来结算是不方便且不合适的。

所以,想要稳定汇率,就必须要由国家出面监控。

贸易顺差大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必须由国家出面进行货币调控,包括但不仅仅局限于大规模印发铜票,回购市面上的现银,通过本身并不值钱但却具有信用价值的银行有价票券来替代大宗的白银货币。

总而言之,就是国家要为民间常用的铜钱货币体系进行兜底,稳住铜钱跟白银的汇兑不出现太大波动。”

这些涉及国家经济体系的知识,朱允炆听得云里雾里,但他还是觉得格里安奇似乎说的有道理,一副很厉害的样子。

要不然,他怎么能愿意让格里安奇这么一个洋鬼子担任中央银行的第一副行长。

建文朝有银行,崇祯朝没有啊。

所以当日本限制白银出口之后,崇祯朝那早就不堪重负的糟糕国家经济,直接炸了盘。

朱允炆突然发现,治理一个国家好像真不是他以为的那么简单,不单单是把国内内政搞好,国外的仗打好就成的。

他本来来到泉州的主要目的是清查皇商垄断的事情,但泉州的资本好像已经高度的发达,这里的经济体系完善并且无数个个体在其中受益,关系更是盘根错节。

如果他现在就直接搞一刀切,会不会重创掉这条经济大腿?

就眼下的情况来看,大明经济体系中,最亟待解决的不是皇商的垄断问题,而是这么一群已经将触手伸进泉州的外国游商。

能够吸引到外资注入,本身就是资本兴起的前兆。

“派人往南京,召格里安奇来泉州。”

涉及经济领域的事,朱允炆不懂,所以他要选择用懂行的人。

不拘于国家和地域之分,能对大明有用的高精尖人才不用可惜了。

“现在泉州城里,除了东瀛人掺了一股以外,还有没有其他国家的商人?”

“天方,也就是陛下唤作阿拉伯的国家也有。”

李清泉如实回禀“泉州海商的贸易对象有很多,做生意嘛,有钱赚就大家齐心合力,所以泉州海商的成员中,国外商人的比重也是极大的。”

一大串的泉州信息走朱允炆的耳朵进入大脑,弄得朱允炆都有些脑仁胀痛之感。

泉州太‘大’了,大到一时半会朱允炆甚至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泉州的事情,这里的经济体量超过整个南直隶,这里有着无数国家的海商掮客,所以朱允炆决定在这泉州多待上几天。

“朕来之前的路上,顾语就跟朕汇报过,说在泉州有一处海湾酒楼,是泉州最好玩的地方。”

李清泉脸上闪过一丝暧昧,嘿嘿笑道“陛下若是能莅临,那自是极好的。”

“那就去看看吧。”

朱允炆微微侧首,顾语便心领神会的点头退下。

他得去执行清场任务了。

这可不是一件小工程。

海湾酒楼成立几年来,别说清场了,往来的达官显贵就没断过长龙,属于排队都挤不进去的地方。

停一天,那可是几万甚至几十万两的营收!

“吃、喝、玩、乐,这海湾酒楼应有尽有,也不全是污秽的风花雪月之地。”

陪在皇帝身侧,李清泉大力推崇着这张泉州的名片地标。

“全国各地的戏班、国外蛮夷的玩意、杂耍,这海湾酒楼全齐。”

“妓女也是各个国家的全齐吧。”

朱允炆随口一说,反倒让李清泉会错了意思。

男人嘛,大家都懂。

皇帝也是男人,关心一下这方面的事也不见得有什么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