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纺织其实是各有其意。
纺即纺纱,指的是将苎麻纤维纺成纱或线
织即织布,指的是将纱线织成布。
近现代因为工业化生产两者同时进行,甚至不需要纺直接就可以制成布,于是纺织才被当成一体。
而秦时两者都是相当繁琐的工作。
不过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繁琐但不复杂,要的是一遍一遍又一遍周而复始进行同样的重复。
比如织布,它实际上就是跟编筐一样,分经、纬线,然后将经纬线互相交错编在一起就成一块布。
只是因为纱线很细,于是手工编成一块可以制成衣服的布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这也成倍的提高了衣服的成本……其成本绝大多数是人工成本。
原始的织布机是腰机,也就是坐在地上将经线的一端用麻绳固定在腰上另一端用双脚顶住以“分绞棒”分开经线单双数……
“分绞棒”是古时人们在织布时发明的东西。
正如之前所言,织布就是像编筐一样将纬线一根根交错穿插在经线中。
如果是手工制作且每根纬线都要这么穿插一下,其工作量显然太大。
于是人们就想出一个办法将经线头尾固定并崩直,接着在经线单双数错开插入一根“分绞棒”,这样经线的单双数便始终都处于错开的状态,纬线只需要在提起“分绞棒”时形成的“织口”中穿过就可以了。
到了战国时期,虽然已经有了脚踏式织布机,它其实跟“腰机”的原理一样,只是加上了机架、综框、辘轳和踏板,全名为“脚踏提综斜织机”。
不过依旧还有许多人使用这种原始的织布法。
沈兵认为这主要是与百姓制作水平和生活水平有关。
脚踏式织布机虽然效率高,但并不是人人都会做也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的。
不会做又买不起,当然就只能使用廉价得多的“腰机”。
其实就别说是两千多年前的秦朝了,就是在现代依旧有少数民族在使用这种腰机织布。
这类简单而又重复性的工作其实很适合用水力代替。
沈兵当然是使用更成熟的脚踏织布机。
这一回沈兵是叫上了苍、胖子屯以及蒙良。
自从沈兵成为副将起与他们接触得就不多,现在要发展生产就总算是用得上了。
沈兵是这么打算的
苍这个师弟手艺活了得,那么这纺织工厂里器械制作及维护就得靠他了,甚至他还应该培养出一批能熟练操作并维护这些设备的工人,然后一批带一批。
胖子屯是商人出身,而且还会术数,经营管理方面就靠他了。
至于蒙良,这货别看他一副好吃懒做花天酒地的样子……这方面如果用到实处其实就是优点,人缘广到处都有狐朋狗友,再加上他父亲还是咸阳的庞臣,那要为纺织厂打开销路还不是妥妥的?
在此之前沈兵还问过监御史
“军人不可经商,但掌管云中郡是否可以经商?”
监御史回答
“若是大梁军便不可经商,但云中郡却可以。”
沈兵有些不耐烦的问
“到底可以还是不可以?”
监御史赶忙回答
“回将军,只需将税收记于云中郡便可。”
沈兵点了点头,觉得这才合理。
军人不能经商或许是对的,但如果沈兵这个将军同时又管理了云中郡呢?
难道云中郡也不准与外界做买卖?
那云中郡还要不要发展了、要不要自治了?
有了监御史这话,这纺织作坊就有了合法性。
此时的胖子屯等人看着沈兵让人搬了几具“斜织机”来就一脸懵。
最先明